10月18日下午,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集體采訪,邀請來自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遼寧、吉林代表團的7位黨代表與大家進行交流。天津代表團秘書長、市委副書記金湘軍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
金湘軍介紹說,天津代表團46位代表,其中有16位是來自生產和工作一線的代表。大家從16號下午開始熱烈地討論報告,心潮澎湃、熱血沸騰。我想在這兒用一位來自一線的代表的幾句話,表達我們全團和1400萬海河兒女的共同心聲。這位代表是來自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飛代表。他說,過去10年,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、親切關懷下,我們的超算從千億次到億億次,直至百億億次,不斷地突破世界超算速度的極限。他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,切身地感受到這10年來我們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,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,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。我們要緊跟習近平總書記,奮進新征程、奪取新勝利。
以下為答問環節部分文字實錄:
哥斯達黎加民族報記者:“我來中國已經幾個月了,去北京及周邊很多地方都轉了轉、看了看。我發現北京、天津以及周邊的河北三個地方的交通非常的方便,風景也非常好,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。我現在了解到中國有一個很大的戰略在推進這三個地方的協調發展,請問中方有什么樣的計劃,如何實現這樣的戰略?”
北京市委常委、秘書長 趙磊:謝謝記者的提問。京津冀協同發展始于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、天津、河北,對北京是一城獨大或者用俗話講叫出現了“燈下黑”,對北京出現了“大城市病”,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,作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,這一戰略后來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。
2015年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》發布了,我們三地也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,各自都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,我們簡稱“協同辦”。我們三地協同辦在中央協同辦的指導下做了大量的工作,首先是從規劃編制開始,從轉變觀念開始,從打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開始。這里面借這個機會我給大家匯報一下北京的一些做法。
一是北京從以前的集聚功能求增長轉向了協同輻射謀發展。剛才我也談到了,我們疏解了兩輪,實施了兩輪的疏解整治促提升。我們首先是從三地各說各話、三個話語體系轉到了共同說協同發展的這個話語體系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在規劃、標準、政策、管理這四個方面都要逐步實現統一,這樣才能夠統一推進京津冀的協同發展。
二是北京要在這里面發揮帶頭的作用,就是剛才我談到了從集聚功能向協同輻射來帶動。以前北京也是好資源都拿過來,周邊出現了虹吸效應。我們想,獨樂樂與眾樂樂,孰樂?肯定是要把大家帶起來一起歡樂才是最大的幸福。
三是我們北京從“一城獨大”要轉向“一核兩翼”,中心城區不再攤大餅,“兩翼”就是把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的“兩翼”來承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。
四是我們要從謀劃藍圖向重點突破來轉變。我們在交通、生態、產業和公共服務這四個領域都實現了率先突破。由于時間關系,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這么多。
天津市委副書記 金湘軍:我接著趙秘書長補充一下。京津冀協同發展,按照《規劃綱要》,三地有自己的定位,同時在發展當中還要注意協同性。中央給天津的定位是“一基地三區”,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、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、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、改革開放先行區。我們聚焦這個定位,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、服務雄安新區建設。在產業協同對接、區域協同創新、生態協同保護、體制協同改革、基礎設施協同建設、社會協同治理中,發揮天津應有的作用。
我們在具體的做法上,比如說,在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方面,注意和北京、河北形成一個有效的銜接、錯位。北京是自主創新、原創,有些像孵化、中試可以天津來承接,產業大規模的拓展,我們可以和河北梯度地來聯手。再比如說,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,按照總書記的要求,天津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港口、智慧港口,我們會同河北相關的一些港口,共同打造世界級的港口群。作為天津港,我們要打造北京和雄安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。
再比方說在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方面,天津的金融創新主要是在融資租賃和FT賬戶方面有一定的領先和獨創。比如我們的融資租賃,像飛機、國際航運船舶、海工裝備平臺的市場份額占到全國的80%。在天津注冊、運營融資租賃的有很多是來自北京和河北的企業,既有央企,也有北京市的企業,也有河北省的企業,大家合作得非常好。天津東疆港保稅區現在已經成為融資租賃的高地。
最后在改革開放先行區方面,當時天津自貿區作為北方的第一家自貿試驗區,我們進行了體制機制、營商環境等各個領域的先行先試,為國家試制度,我們有544項先行先試的制度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得到了試運行,最后有成熟的38項制度在全國得到復制推廣。我就補充這些。謝謝。
河北省委副書記、秘書長 廉毅敏: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再補充介紹一些做法。就像您剛才說的,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進的重大國家戰略,河北在這個戰略里面就是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“牛鼻子”,在對接京津、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。
講協同,我跟大家講三件事。一是交通一體化。京張高鐵、京雄城際都已經建成通車,“軌道上的京津冀”越來越便利。講環境,聯建聯防聯治,北京密云水庫的上游潮河、白河、天津于橋水庫的上游沙河、黎河,河北出境的斷面水質都是達到或優于二級,清凌凌的水進密云、進于橋。講產業對接,截至目前已經有4萬多家京津的企業和單位轉入河北。
二是建設“三區一基地”。講加快,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,河北的定位是“三區一基地”。一個區是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,河北的鋼鐵產能由峰值的3.2億噸現在已經降到2億噸以下,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都在加快發展。第二個區是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,現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.1%。第三個區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。剛才趙磊代表和湘軍代表都講到了空氣,河北1-9月份,PM2.5平均濃度34.2微克每立方米,所有的市都已經退出了全國重點城市環境質量監測的后十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,邢臺市百泉復現,滄州有一口枯井,枯了大約幾十年,也再次涌流。另外一個基地是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,國家級和區域性的物流樞紐,包括陸港、無水港和湘軍代表剛才講的環渤海港口群布局,都在協同發展。
三是深化改革創新。把改革創新作為最重要的動力,京津冀協同創新推進得非常快,上半年,河北承接京津技術合同轉移交易額增長39.4%,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享受的企業由5800多家增加到了1.5萬多家,企業家創新意識非常強,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增長了29.7%。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實、前景越來越好。現在有一句話叫“這么近、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”,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時尚。謝謝。

香港經濟導報記者: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天津大力實施“871”重大生態工程,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綠色生態屏障已經形成規模,吸引了大量游客、市民休閑游玩,成為網紅打卡地,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,謝謝。
天津市委副書記 金湘軍:感謝您的提問,也感謝您對天津的關注。總書記在報告當中兩次提到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天津的“871”生態工程正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、為子孫后代守護綠水青山的一個戰略選擇。
“871”是一個什么密碼呢?接下來我給大家解讀一下。先說“8”,“8”是代表我們對天津的875平方公里的濕地進行恢復、修復。天津作為一個城市,由于區位的、歷史的原因,是九河下梢,實際上有很好的濕地資源,但是散落在不同的方向。我們把四大塊濕地集成、統一地進行治理、修復,像七里海、北大港、團泊洼、大黃堡總共是四塊,合起來875平方公里。經過這幾年的努力,可以講生態的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恢復。舉個例子,像過去我們七里海的東方白鸛大概只有幾只、十幾只,到今年春天已經有四千多只了。
后面的“1”是153公里的海岸線。天津地處渤海灣,離北京這么近,有得天獨厚的沿海的資源,也要把它用好。由于過去的發展,原生態的海岸線出現了一些不應該的狀況。這幾年也是按照總書記的部署安排,開展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,實施藍色海灣整治修復工程。經過不懈努力,12條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類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已經超過了70%。
中間的“7”,就是剛才提到的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。按照過去的考慮,這兩個城區要相向發展,連在一塊兒。市委市政府從2017年踐行新發展理念,果斷地作出了決策,把可以用于工業或者房地產開發的、可以短期內實現一個比較可觀效益的這么大面積的土地留下來,“留白、留綠、留璞”,算長遠賬、算綜合賬,為子孫后代保留一片生態綠色的屏障。也是經過我們近幾年的努力,應該說基本上形成了“三分林、三分田、三分水、一分草”這樣的一個綠色的格局。像古海岸的濕地綠廊,像萬畝小站稻田,我們大量地保留。以這樣一些元素為主構成的城市森林、都市田園,就像您剛才說到的,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,成為市民休閑放松、感受體驗大自然的一個好去處。
借這個機會,我也向媒體各位朋友誠摯地發出邀請,請大家抽空到天津走一走、看一看,來打卡,來體驗天津生態新的變化。謝謝大家。
來源:津云